隨著養殖規模的發展,雞群發生支原體病的情況非常普遍,在生產實踐中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也不盡相同,再加上與其他病菌容易混合感染,給疾病診斷帶來一定難度,致使雞群發生較高的死亡率。為此我們將常見的臨床癥狀、支原體發病規律和防控策略匯總如下,供同行參考。
1 發病特點
支原體分兩種,一種是雞毒支原體(MG)、一種是滑液囊支原體(MS),前幾年雞群感染MG較為廣泛,目前雞群在育雛和育成期感染MS很嚴重。支原體既能垂直傳播又可以水平感染,如果種雞感染本病,會嚴重影響后代雞苗質量。有時雛雞在前四周發生腿拐情況,往往認為是上代種雞場的原因而發生客訴事件。
2 臨床和剖檢癥狀
雛雞感染雞毒支原體后早期表現食欲下降、羽毛凌亂、呼吸困難、張口喘氣,有的關節腫脹、尤其是附關節或腳墊明顯腫脹,在噴霧免疫或滴鼻點眼免疫新支活苗后呼吸道癥狀更加嚴重,病情重的氣管或支氣管發生堵塞,雞只發生呼吸道啰音和咳嗽等怪叫聲音。使用利高霉素(林肯霉素和大觀霉素)后癥狀有所減輕。雞群發病后4-5天開始發生死淘,打蔫雞只增多,7-8日齡到達死淘高峰,整個病程大約為1-2周時間。
育成雞感染MS后表現采食量下降、關節腫脹、生長遲緩、癱瘓等癥狀,雞只最后消瘦甚至衰竭死亡。雖然育成期發病后死亡率不是很高,但是雞只一旦癱瘓所以淘汰率很高,如果控制不當,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對產蛋期的生產性能造成很大影響。種雞感染支原體后主要表現產蛋率下降、蛋殼變薄、一端粗糙,呈“太陽蛋”狀,這樣的種蛋孵化后毛蛋率明顯增高,孵化率降低、雛雞質量較差。剖檢可見鼻腔、口腔和氣管內粘液增多,鼻竇和眶下竇發炎,氣管粘膜有明顯的滲出物,氣囊混濁、干酪物附著,后期因繼發感染大腸桿菌出現包心包肝癥狀。剖檢腿部癱瘓的雞只可見關節發炎,關節腔內有淡黃色干酪物,有的在腱鞘或肌肉之間發現黃色滲出液和干酪物。
3 發病原因
3.1 生物安全體系不健全
種雞場日常消毒不徹底、不能做到全進全出飼養、免疫程序不科學、免疫意識淡薄,同時不了解本場支原體感染發病規律,使用藥物預防效果不明顯,不能及時控制支原體病的發生?傊疀]有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致使雞群較早感染支原體或者形成循環感染態勢,造成育成期腿病陸陸續續發生、產蛋率和孵化率較低、后代雛雞質量變差的困境。
3.2 飼養管理粗放
常見的是環境因素:雞舍溫差大、通風不良、濕度較低等,然后飼料營養不全面,尤其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必須營養物質,致使雞體抗病能力下降,再加上轉群、免疫等應激條件下,雞群很容易感染支原體病。同時管理不精細時很難發現雞群的初期癥狀,一旦知道雞群發病時就已經到了發病中后期,從而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時機,給根除支原體增加了難度。
3.3 治療方法不當
雞群感染MS時,往往被感染的是腿部的關節囊腔,并且是慢性感染,這就說明MS是很難治愈的。建議在治療時首先選用穿透力強且高度敏感的藥物,其次要有足夠長的用藥時間。許多技術人員不了解MS的發病特性和規律,也難以接受高成本的治療費用,在使用一個療程的藥物看到雞群癥狀減輕時,就不再投藥,這樣就會引起本病的復發,并且加劇治療難度。
4 防控策略
4.1 完善生物安全體系
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切斷水平傳播途徑:嚴禁車輛、人員、物品隨意出入雞場,引種時應選擇支原體陰性的種雞場,必須對父母代被感染的后備雞群進行支原體凈化。制定科學的免疫計劃,在活苗免疫前可以使用支原體敏感的藥物,但是在疫苗還未達到高峰之前不要使用抗生素,否則會大大降低疫苗的效力。一般雞場建議使用活苗免疫進行防控支原體,活苗可以置換環境中的野毒,達到凈化雞場支原體的目的。但是活苗免疫后會刺激雞體產生呼吸道反應、并且有殘留的毒性。同時免疫前和免疫后2周內都不能使用其它的活苗和敏感藥物。污染嚴重的雞場用滅活苗來免疫,滅活苗不僅沒有毒株的傳播、呼吸道反應小、還可以保護輸卵管和卵巢、切斷垂直傳播、達到提高雛雞質量的目的。滅活苗能夠凈化支原體,且不限制使用藥物。建議采用以下免疫程序:在3-6周用活苗滴鼻點眼;在6-8周和16-18周用滅活苗肌肉注射。對雞群免疫活苗(MS-H)是控制滑液囊支原體的好辦法,但前免疫前要求雞群沒有感染支原體。制定支原體檢測方案,有利于及時發現和處理病情,避免支原體疫情擴散蔓延。建議定期采集雞只血清用棉拭子法進行檢測,可以適時進行免疫或使用抗生素預防。使用抗生素進行藥物防治時容易產生耐藥性,也會影響凈化的檢測結果,所以應盡量防止雞群發生支原體。
4.2 加強飼養管理
首先控制好雞舍的溫濕度,避免溫度忽高忽低或溫差過大,保證濕度適宜、有利于呼吸道粘膜的生長發育,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加強通風管理,保持空氣新鮮充足、排出舍內有害氣體,以免氨氣濃度太大對呼吸道造成強烈的刺激,誘發支原體的感染。提供優質飼料、促進雞只正常的生長發育和確保雞群體質健壯。
4.3 藥物防控
以前經常使用多西環素和羅紅霉素來防治支原體病,效果比較明顯,近幾年雞群對這些常用藥物產生了耐藥性,效果越來越差。許多技術人員使用泰樂菌素來治療支原體效果也可以,但是使用不當會對疫苗產生免疫影響。建議采用效果較好的利高霉素和替米考星來防治支原體,不僅可以減少垂直傳播且效果不錯。在治療過程中容易發生病情反復的情況,即用藥后癥狀減緩、死淘減少,但是停藥后雞群又開始發病。所以一定要使用足夠的療程,控制住本病后才停止用藥,尤其是雞群感染滑液囊支原體后,要想控制住病情必須堅持用藥7天以上。
總而言之,雞群一旦感染支原體就會很難凈化,所以應選用綜合防控策略來控制本病的發生,應以完善生物安全體系為主、加強飼養管理為輔。首先切斷水平傳播途徑、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檢測方案,來保證免疫效果,同時空舍期間應徹底消滅干凈殘留的病菌。其次提供給雞群舒適的環境條件并根據季節和周齡添加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藥物來進行保健預防,從而達到增強體質、減少應激、避免支原體感染的目的。
客戶是永遠的朋友 ,人才是勝利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