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是絲狀真菌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對養殖業影響比較大的有黃曲霉毒素、T-2毒素、伏馬菌素、玉米赤酶烯酮、赭曲霉毒素、嘔吐毒素等六種。霉菌毒素主要在田間和倉儲環節產生。在此先將霉菌形成原因分析如下,并采取有效預防措施,來降低霉菌對畜禽造成的危害。
1 霉菌形成及產生毒素的原因
1.1 田間因素
在田間感染霉菌毒素與作物耕作、秸稈、種類、田間管理、花期和收獲期氣候等有直接關系。田間作物秸稈和土壤表層殘留物是霉菌繁殖的主要基地,尤其小麥、玉米收割后的殘留物,通過深耕可以有效減少地表已經被霉菌毒素感染了的殘留物,從而降低過冬霉菌的數量。某些外界因素(干旱、密植、昆蟲、雜草及機械傷害等)都能促進霉菌的產生和霉菌毒素的形成。
1.2 倉儲因素
倉儲也是產生霉菌毒素的重要環節,在儲存期影響霉菌繁殖和毒素產生的主要因素有:霉菌生長環境因素(溫度、濕度、酸堿度、營養因子)、飼料原料、宏觀和微觀之間多種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環境。
1.2.1 溫度 大多數產毒霉菌屬于中溫型微生物,生長溫度為4-60℃。產毒霉菌并不是在生長溫度下都可以產生毒素,比如黃曲霉的生長溫度是11-37℃,只有溫度為37℃時,才能產生黃曲霉毒素。
1.2.2 濕度 霉菌對濕度的要求比較寬泛,它可以在低濕度的飼料環境中生長。飼料中常見的產毒霉菌的生長速度和濕度成正相關,霉菌需要在一定濕度的環境中才能產生毒素,比如黃曲霉在相對濕度為83%時才能產生毒素,而黃曲霉生長的最低相對濕度是80%。產毒霉菌產毒時對相對濕度的敏感度高于溫度、酸堿度、營養因子等因素。
1.2.3 酸堿度 霉菌能在相對寬泛的PH值范圍生長,但產生毒素的PH值范圍則相對較窄,飼料PH值范圍和多數霉菌產毒所需范圍一致。產生毒素所需的PH值范圍受溫度、濕度、營養因子等其它環境因素的影響。
1.2.4 營養因子 霉菌生長基質中的各種營養因子會影響霉菌的生長和毒素的產生 ,比如高蛋白或高糖分的基質更適合黃曲霉毒素的產生,1-3%的食鹽也能促進黃曲霉毒素的產生。飼料中的各種微量元素對毒素的生成也有一定的影響。
1.2.5生物因素 其它生物對霉菌的生長及產毒都有影響,不同霉菌之間存在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2 原料階段預防
為更好的控制霉菌毒素,需要從源頭上抓起,農作物育種公司應注重培育抗真菌的玉米、小麥等優良品種,同時采取科學深耕、合理澆灌;根據土地性質、作物需求,科學施肥,適時松土和收獲等管理措施來減少霉菌生長和霉菌毒素的產生。另外,在小麥、玉米等原料入庫前,應使用三清篩或用大功率的鼓風機把秕粒、不飽滿粒、破損粒、塵土和雜質等清除,以減少霉菌及其毒素的含量。
2.1 水分控制
水分是造成飼料原料發生霉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玉米、小麥、高粱、燕麥、大麥等谷物在飼料中占比很大,是飼料中水分和霉菌的主要載體,因此,控制飼料中水分和霉菌的關鍵是把控好谷物類原料的水分和霉菌含量,讓霉菌處于不利于其產生毒素的環境中。谷物類原料收貨后一定要迅速干燥,將水分降低到不易霉變和產生毒素的范圍內,才能放心存放。
2.2 玉米過篩除塵
玉米是最容易發霉的飼料原料之一,沒有破損的玉米因有完整的種皮包裹,很難受到霉菌毒素的侵入,但不完整粒就易感染霉菌而產生霉菌毒素。玉米過篩不僅清除了塵土、雜質、秕粒和不完善粒,還有效地清除了霉菌及其毒素。經過簡單的過篩程序,就能明顯的減少霉菌及其毒素的含量,因此飼料廠在購買玉米時除了把好驗收關外,還應重視過篩這一道關,只有全方位把控好飼料原料,才能生產出優質的畜禽飼料。
2.3 原料包裝
新型的防霉包裝可以保證飼料長時間內不發生霉變。這種包裝材料主要成分是聚烯烴樹脂,它含有0.01 -0.50%的香草醛,袋的外層覆蓋聚烯烴樹脂膜,使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慢慢分解揮發擴散滲透到飼料中,不僅能防霉,還可改變飼料的氣味,提高飼料的適口性。
2.4 添加飼料防霉劑
在飼料中添加防霉劑是預防飼料發霉的重要措施。在飼料加工過程中防霉劑可以破壞微生物細胞結構或酶,使霉菌中的酶蛋白失去活性,不能參與催化,進而抑制霉菌的增殖和毒素的產生。在使用防霉劑時需要添加合適的劑量,如果添加量過大就會降低飼料的適口性和應有的糧食香味,同時還可以致使畜禽發生中毒現象,或者畜產品藥物殘留而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根據飼料和環境中水分含量來合理選擇防霉劑,切忌隨意選擇防霉劑來使用。
常見的防霉劑有以下幾種,①有機酸類:乙酸、丙酸、山梨酸等,該類防霉劑防霉效果好,但腐蝕性強。②有機酸鹽及酯類:丙酸鈣、富馬酸二甲酯和苯甲酸鈉,此類防霉劑使用效果較差,因為只有在適宜的酸堿度和濕度下才可應用,它的優點是腐蝕性較小。③復合防霉劑:既防霉效果好,又具有腐蝕性小的優勢,所以是今后飼料防霉劑的首選。
3 飼喂階段預防
3.1 儲存和運輸管理
為了縮短飼料庫存時間,需要遵循先進先出的模式。飼料在干燥和儲存階段發生霉變,與環境中的溫度和濕度有直接關系,尤其是溫度和濕度較高時,霉菌繁殖速度加快并產生更多的霉菌毒素,導致飼料品質嚴重下降。建議飼料原料庫保持干燥和通風良好的狀態,防止陽光直接照射而引起營養分解和失效。選擇優質和水分含量較低的原料,倉庫內的濕度應不超過60%、溫度在20℃以下。同時在運輸時避免受到雨淋和暴曬,減少霉菌繁殖和營養失效。飼料包裝要完整無破損,在儲存時還要避免發生鼠害、鳥害和蟲害。
3.2 飼料加工過程中預防
飼料加工過程中需要立即清除發霉和結塊的原料,并且不能與原料陳舊和結塊的飼料接觸,在飼料充分散發熱量后再進行裝袋封閉和儲存,否則會因溫度差異引起霉菌繁殖加快的情況。在生產顆粒飼料過程中,應保證蒸汽的溫度、壓力,并調整需要的空氣數量和冷卻時間,促使出機顆粒的含水量在14%以下,溫度高于室溫3-5%即可。
3.3 飼喂階段預防
定期清理和消毒整個飼喂系統,由于料線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飼料在管道內容易發生霉變,及時清理料箱和管道,防止飼料粉塵蓄積過多。有時水線漏水會增加飼料水分,加快霉變速度,所以及時維護整個飲水系統對防止飼料霉變大有益處。
客戶是永遠的朋友 ,人才是勝利的資本。